Refine search
Results 1-2 of 2
白头鹤国内圈养种群现状分析
2015
何相宝 田秀华 李晓敏 周军英 尹惠媛
对中国白头鹤圈养种群的统计学和遗传学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,并对种群数量、年龄结构、性比情况、基因多样性、近交系数以及未来100 a种群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研究。结果表明: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,中国圈养白头鹤种群共有存活个体76只,分别饲养于15家单位,其中建立者的数量为16只,潜在建立者的数量为41只。圈养白头鹤种群中育龄个体充足,但幼龄个体数量不足,种群年龄结构不是很合理。白头鹤种群保留了野生个体92.9%的基因多样性,平均近亲系数为0,是一个没有任何近亲繁殖的优质种群。通过分析发现,虽然白头鹤圈养种群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,但多数都是野外救助的个体,圈养出生数近10 a没有明显的增加。根据现状分析结果,建议将潜在建立者集中饲养在几家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单位,解决饲养中的配对等繁殖难题,完善个体标识和完成性别鉴定工作,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白头鹤的圈养种群数量。
Show more [+] Less [-]卡拉麦里山蒙古野驴的现状与保护
2015
彭向前
蒙古野驴(<i>Equus hemionus</i>)是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,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(CITES)附录Ⅰ中。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是蒙古野驴在我国种群数量最大的分布区,同时蒙古野驴也是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动物,其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变动反映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。近年来,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开发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,也给卡拉麦里山的野生动物带来了不利影响。通过路线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,比较了蒙古野驴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的历史变化,分析了卡拉麦里山蒙古野驴的栖息地现状,进行环境质量评估的同时指出了影响野驴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,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,指出应以加强保护区建设管理为基础,在保护区周边适宜区域建立生态恢复区,恢复受损生境之间的生态走廊和饮水地,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境和恢复种群数量。
Show more [+] Less [-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