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卫星追踪的燕隼秋季迁徙路线及中途停歇地的研究
2025
李思梦 | 赵筱涛 | 徐沛卓 | 万名弢 | 许永珊 | 许青
2022年8—11月,利用卫星跟踪技术结合实地调查,对东北地区燕隼(<italic>Falco subbuteo</italic>)秋季的迁徙路线及中途停歇地的利用进行了研究。结果表明:(1)燕隼的迁徙路线经过我国东北、华北以及南部沿海地区,一直延伸到东南半岛、孟加拉国,最远到达非洲肯尼亚,位于东亚-澳大利西亚和中亚-东非迁徙路线上。调查期间燕隼平均日迁飞距离为(305.57 ± 141.93)km,瞬时飞行速度大多处于20 ≤ <italic>v</italic> < 40 km/h区间,最快的瞬时飞行速度为109.50 km/h。最远迁徙至非洲肯尼亚的燕隼,迁徙距离达11 715.26 km,其最长的跨海不停歇迁飞距离为2 861.4 7 km,平均速度为31.79 km/h;最长的陆上不停歇迁飞距离为1 285.99 km,平均速度为47.63 km/h。(2)对影响燕隼迁徙启动的气候因子探究发现,迁徙启动与风向(<italic>r </italic>= -0.678,<italic>P </italic>< 0.001)和平均气温(<italic>r </italic>= -0.482,<italic>P </italic>< 0.05)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,说明北风和降温促进燕隼开始迁飞。(3)分析燕隼迁徙过程中的日活动节律,发现其活动量从06:00开始逐步增加,15:00左右达到峰值,此时的平均活动量为(2 313.49 ± 97.67)次;随后活动量逐渐减少,21:00降至最低,从21:00至次日06:00,活动量保持在较低水平,平均活动量为(341.73 ± 292.33)次。(4)燕隼在秋季迁徙期间有2或3个中途停歇地,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、山东半岛以及东南亚地区。使用动态布朗桥模型计算燕隼在中途停歇地的活动区域,结果显示燕隼95% dBBMM、90% dBBMM和50% dBBMM平均活动区域面积分别为(82.91 ± 100.24)、(51.47 ± 59.93)、(4.66 ± 3.00)km<sup>2</sup>,个体之间的活动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(<italic>P </italic>> 0.05)。(5)对燕隼中途停歇地的核心活动区域(50% dBBMM)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发现,燕隼中途停歇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,其次是草地、建筑区和林地。研究结果可作为燕隼及其栖息地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。
Mostrar más [+] Menos [-]Información bibliográfica
Este registro bibliográfico ha sido proporcionado por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